# 为什么我要写博客?

人们说,印刷的黄金时代已经消失,博客的影响力也一去不返;昔日属于阅读的荣光,在社交网络的铁骑突进中,消失的一干二净。实则不然,身处食物链的顶端,大众选择了社交网络,这是文化的迁移与自我演进。不过,社交网络在多方面最多只是与博客互补。作为主流文化,它会不断进化,但终究取代不了博客。

作为一种交流的媒介,互联网是浅薄的。从北京到纽约的网络延迟不过 120ms,这已经比所有人类的反应速度都快,这意味着依托互联网发展的大部分应用都贵在“快”字。互联网不再关心历史与记忆,转而关注新闻与热点事件,这就反应在网络论坛的消失与动态社交的崛起;互联网用简短与迭代的信息,不断转移用户的注意力;用那些所有简单的、易消化的、娱乐的、不需要思考的东西,告诉人们,时代变了。

不过无论何时都有逆行的人。在动态与短视频的围攻之下,博客是思考的态度,写作是一片安宁乐土,这显然是一种相对的进步。所以有关为什么要写博客,原理上与为什么阅读很相似:我是一个叛逆的、骄傲的个人主义者,在一定程度上融入社会,在一定程度上与之脱离——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社会,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社会。

我仍通过RSS订阅热点,通过阅读大量文字汲取资讯。相遇于当下流行的社交网络,这几种方式有本质的不同。

我们探讨以下几个问题,我们到底需不需要如此多讯息?这些讯息的内容质量高不高?

社交网络上带来的零碎的思考片段,同时是,海量的。我们不可能去关注所有我们想关注的内容,我们也不可能去完整的思考与回应所有信息。你有多久没有好好整理自己的收藏夹和关注列表了?你有多久没有认真思考某件事情背后的故事了?或许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就能说明一二:也许你知道在新冠肺炎的肆虐下,”他们的航母撤退了“,”他们给老人们拔了管“,但是你能从哪种角度分析这些信息背后的信息的。无论你对政治、经济、社会学、心理学、道德哲学等哪一个方面有所了解,这件事情都能有一个相当有意思的说法。不过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思考,互联网上充斥着这些说法,了解这些说法在某方面来说对你毫无益处,要明白的是所有人都心存某种偏见。我们不需要了解如此多东西,互联网传播上也并不是什么金玉良言。马太效应在社交网络中越显威力,人们往往发现,糟粕与精华同样占据了人们的注意力。这是一个下限不断探底的时代,其”精华“几乎完整的体现在了各大热搜榜中。

再者,我猜测有许多研究者在探索这个领域:互联网中的视频、音频、短文等媒介并不适合用来传播严肃思想(指使人思考)。流量和快餐文化几乎绑定在了一起,媒体通过各种手段紧抓你的眼球——越是娱乐化的产品效果越好——以至于社交网络已经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。当我们沉浸在某APP令人愉悦的交互中,往往不会注意到它的设计有多好——令人寒心的是,当我们沉浸在精美包装下的娱乐化中(无论是各类网络小说,或是煽动性的谣言,各类梗文化),亦是如此。梗文化通过符号的形式在网络上大肆传播,然而少有人理解它是怎么传播的,甚至根本不会有人注意到,自己也参与了传播。更坏的消息是,这些内容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你,参与你的决策。

我们需要思考,需要一些反主流的东西——比如使用 RSS 取代微博客户端。RSS 一个相当实用的东西便是“过滤”,过滤消息来源,过滤关键字,一切在你;博客则是提供了一种反思与讨论的土地,这里没有“粉丝”,当两个人的思想层次相近时,便能碰撞出思考的火花。我希望这些叛逆的行为能被更多人了解,如萧伯纳所言,理智的人适应环境,而世上所有的进步都依赖那些不理智的人。反叛与独立的确是一种优良美德,博客让我在互联网中取得一块安宁之地。

我大致列举几点关于博客的用途:

  • 反思。我猜很多人已经对 CSDN 上各种水文和教程深感厌恶了,是时候将我们的写作焦点拓宽了。反思便是其中一个方向。
  • 记录。人们不会关心你三年前的朋友圈,除非他们真的想了解你。但是这时,为什么应该通过朋友圈,而不是包含更多资讯的博客呢?
  • 链接。大概是有关人与人、人与网络之间的交流与碰撞。个人博客不会因为讨论政治,讨论敏感话题而带来太多扰人的问题(相对的),这给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机会提供了沃土。

# 该怎么使用博客

我不喜欢太“和平”的互联网,也许这样说出来会让人不可思议。

互联网鼓励和平友善的交流——在理智的要求下。它要求人们以一种谦卑的态度前行,但对大部分人来说,他们把谦卑的态度理解为争执的熄火或是“反战”,这是一个误区。谦卑的对手是傲慢,而不是批判,就像了解我的读者知道,哪怕是处于优越的心理,我会说“你下次可以尝试这样”,而不是“我早就告诉过你了”;我会说“站在个人的角度提供偏见的道德考虑以煽动焦虑是可耻的”而不会是“这个人是个蠢货”。 和平友善并不代表两个人的思想完全一致。人说到底是由环境和记忆造就的,这注定了思想与观点一定会发生碰撞。熄火与“反战”不仅意味着不能解决问题,它淡漠了对思想精进的热情。往往这时,批评与争论能发挥作用。

所以该怎么使用博客,答案很简单:带着自己的思考热心参与就行了,在理智的要求下。

在我的浏览器收藏夹里,有一个专门存放各网络上收集来的具有不错价值的博客的文件夹,周末闲时我会翻翻。阅读博客是一种类似阅读杂文的体验,不需要每天跟进动态,也不需要你花额外的时间维系社交。一只猫,一杯咖啡,足矣。

# 关于我的博客名称

我在大学时就给我未来的博客起好名字了,就叫“媒体链路”。后来才知道,“媒体”这个词是不能在互联网上供个人使用的。所以现在嘛,暂时就简单叫做“Lionad Blogs”,但是我想应该是要有一个副标题的——用来标记博客的特质之类的东西,不过我还没想好,再看看吧。

# 与我联络 & 友情链接

与我联络 & 友情链接(Links)

Last Updated: 4/13/2020, 11:30:56 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