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权力斗争中的误导与假设

表达即传达信息。表达本身很简单,可是人是复杂的,当传达信息这种功能融合进由人组成的社会中,就会被发明出各种妙用。其中最令我觉得矛盾的地方在于,当表达用作与人交际的媒介时,无时无刻不体现着权力的斗争——斗争结果无非是:更聪明的个体往往能通过对表达的灵活运用,掌权,成为统治者,并维护其统治地位;剩余的个体往往没有发声的权利。

首先说明一点,我所说的“权力”和“统治”并非我们平日看到的那个词,在文中这两个词似乎要更平易近人一些,你可以把他们想象成某种场景下的同义词,比如“煽动”、“说服”、“使崇拜”,这样便好理解了。人与人的权力的斗争往往是话语权的斗争,也往往是思想独立性的斗争。权力像河水般围绕着交流的客体流动,一旦某方使用某种方法(或称手段)赢得了话语权,那么往往他掌握的信息便向四周流出去,思想的传播似乎势在必得。

我认为能大致分两种手段用以支持掌权,它们都建立在特定的交流方式的基础上:单方面的宣传(如广告、演讲等)往往通过封闭式问题引导你接受宣传者的假设;面对面的博弈(如讨论与说服)则安身于误导的淤泥地中建立起的王国。

“假设”意味着在表达的信息中,表达者已经假定了一些信息是不容置否的,除非你对他整段表达持拒绝态度。假设广告文案“今年过节不收礼,收礼只收***”,文案背后隐含的假设可能有产品很有名大家都觉得好、产品质量上乘作为礼品很合适。一旦广告通过某些手段在心理方面战胜(或潜移默化造成影响)你,使你面对它是回答了“yes”(比如决定走亲访友时将购买产品付诸行动),那意味着它背后隐含的假设你也就全盘接受了——通常没有人会意识到这点。

“误导”是一个同样有奇效的手段。网上流传的如“滑坡谬误”、“稻草人谬误”、“错误归因”等逻辑谬误应当归于此类——并不是说“谬误”就代表它本身是“错误的”,这得看使用它及评判它的人——最后获得胜利而掌权的人是永远正确的镜子,而那些失败的、丢失话语权的人哪会有机会书写历史呢?

生活中这两种方法无处不在,在交流的权力游戏中时刻展示着它们的威风。作为程序员我往往希望信息能得到完整而充分的表达,比如一目了然的代码——这使得权力游戏会在一个平等的、充满批判的、充满理智的规则中进行,而不是使用一些欺诈性质的手段赢得胜利。所以,我们需要一些自己熟悉的交流方式,用以表达自己。比如我不喜絮叨及与人言,所以我弹琴及写博客的目的是想了解新的交流方式,正如同巴金在《我与文学》中所说的,“我正是因为不善于讲话,有感情表达不出来,才求助于纸笔,用小说的情景发泄自己的爱和恨,从读者变成了作家。”。新的交流方式有助于我们保持与世界联结的同时又和它划分界限——就像桥即意味着连接又隐喻了脱离一般——脱离复杂(的世界)是不切实际的,而身处复杂,保持不断思考是一种生存必要。

Last Updated: 4/11/2020, 5:15:35 AM